第三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二章
長安肯定是要去的。
原因有二。
第一, 漢中的地理位置說好聽點帝業之基,後有巴蜀這個保障基地,前有關中這個前進目標。
但說難聽點就是個風箱中的老鼠, 兩頭受氣。作為戰略要地, 無論是關中還是巴蜀,都不會容許漢中獨立。
秦游也是時間點卡得比較好, 蜀地內亂自顧不暇, 現在還沒能把手伸過來。加之他先前又在文登的默許下搶占了葭萌關,可以說有了騰挪的餘地。
而在姬惠死之前, 秦游毫無疑問是被視為心向王室, 隸屬於關中,不會受到關中敵視的。
但這一切的優勢在姬惠死後蕩然無存。
得虧長安城現在沒功夫計較姬惠的死因到底為何, 否則秦游別說被本地的世家大族公推為郡守,不被繡衣使者梟首示眾就算他運氣好。
在收到天子令關西各郡國起兵入關中拱衛長安的詔書之前, 秦游原本的想法是先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同本地的世家大族好好修補一下關系。
然後視關中與蜀地的情況發展,看看要不要找借口打出反旗, 打出反旗後又要如何盡快謀求蜀地為基業, 最後伺機入關中,覆刻一遍老流氓的經典操作。
至於這麽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巴蜀之地被群山環繞,與外界的交流溝通不多,而本土物產豐饒, 百姓生活水平相對富庶,所以有小富即安的“盆地心態”, 對外開拓的熱情完全死冰點以下。
說白了就是對外開拓是一件收益小於付出的活。費盡心力出了川, 結果收獲的卻是還沒家裏肥沃的土地,沒家裏富饒的物產, 那還不如好好回去守家呢。
因而在秦游熟知的歷史中,除了根本沒把蜀地當基業,一心就想往關中紮的老流氓,歷朝歷代占據蜀地為基業的人傑,都耗費了大量的心力在與本地派的博弈拉鋸中,包括但不限於公孫述與大寶備。
而這兩位已經是占據蜀地,最有外拓欲望的割據勢力之主了。
這也是蜀地作為華夏四角之一,卻在漫長歷史長河中都沒能湧現一個統一天下雄主的根本原因。
蜀地的百姓,完全放棄了他們幫誰,誰就會贏的進取心,而是持之以恒地選擇誰贏,他們就幫誰的躺平策略。
等著中央政府來接收而已嘛,都是小問題。
相較之下,如何入關中才是一直懸在秦游心上,令他堅持做大漢忠臣的根本原因。
關中之所以被稱為關中,就是因為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淆山及晉西南山地,除此之外還有黃河環繞,對東部平原形成俯瞰的壓制態勢。
恰如被牢牢保衛呵護的心臟地帶。而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
函谷關扼崤函,武關控秦嶺東段,散關扼秦嶺西端,散關控秦嶺西端。
憑此山河四塞的優渥地理條件,占據關中的勢力完全可以做到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在攻守態勢中游刃有餘的進行切換。
強如兵仙韓信,為了能幫助老流氓出漢中,也玩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極限操作,秦游還沒有自信心膨脹到他能夠超越韓信,在關中局勢平定時就舉起反旗。
不然就他現在這點本錢,長安的朝廷都不用著急派大軍來征剿他,只要把幾條漢中到關中的道路守牢就行了。
但天子詔令關西諸郡國召集兵馬勤王這一操作,直接解決了他最大的問題。
散關,什麽散關?那守關的不都是自己人嘛,讓開一條道讓他過去又怎麽了!
秦游的要求不高,只要這回能把他的人送到散關之後就行了。什麽占據一塊地盤作為根據地啊,是從來沒想過。
在他的構想中,能把薛臯的第三營留下來在山林之中打游擊就是大勝利。
第二個原因就是秦游現在迫切的需要提振一下自己的名望。
如今大部分的人一輩子的活動範圍也不會超過方圓百裏,由此造就了很強的地域榮譽感,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地域隔閡比較大。
秦游現在是當之無愧的漢中郡第一人,所以已經有人將本州領袖的名頭扣在了他腦袋上。
但這個名頭只有漢中人認,哪怕是拿到隔壁的武都郡,武都郡人也會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至少得說出三個比秦游強的人來反駁。
甭管道理和邏輯能不能過去,總之心態要先過去。
深究其中原因,根源是秦游乃是寒庶出身,過往所做的事也只給漢中一郡帶來了好處。
而假使秦游遵從詔令,召聚兵馬入了關中,那他的地位會直接飆升到漢室忠臣,逐鹿天下棋手的範疇中去。
其意義類似於後漢十八路諸侯會盟,共同商量討伐董卓事宜。
足以磨平他出身、年齡、兵馬數不足等一切弱點。
討董的諸侯聯盟也證明了時代浪潮會吸引英雄豪傑,最後逐鹿天下之人,一定會出現在浪潮中。
所以他將來的對手,必定會在其中,他早點去見見,也好有個應對。
盡管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去長安,秦游卻不打算立時出發,好搶一個頭名。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放在他當前的境況是合適的。
於是在又休整了半個月後,已經被郡中世家表為漢中郡太守的秦游,終於允許郡中一眾世家子入了他們無比好奇的軍營。
嚴策是其中一人。
他是成固縣望族嚴家這一輩最優秀的三人之一,也是其中年紀最小的,才剛剛加冠。
不過論起名頭卻是最高的。他少年喪父,五歲時便自負書箱請求入族學旁聽,族人以為奇,遂湊錢糧養之,十歲可熟讀春秋,無稍遺漏。
在秦游突然冒出頭之前,他才是代表成固縣的年輕俊傑。
依照嚴氏族長的說法,嚴策對兩千石那是手拿把掐,絕對能帶著整個嚴氏攀上新高峰。
縱橫的才氣,再加上與秦游是同縣人,嚴策隱隱有這一眾約三十來人世家子頭的模樣。
他雖聰慧多智,但畢竟年歲擺在那,即便此刻才到軍營門口,一雙眼就忍不住小幅度地四處打量。
似乎想要記清楚,並找到這支軍隊為何會發展得那麽快的原因在哪。
不過是豎了一桿旗說想要征兵,整個漢中郡之前無論怎麽抓都抓不幹凈的流民就一夜之間通通消失。
而去處嘛,大多就是面前這座大到一眼望不到頭的軍營。
在他身後,有一個同為嚴氏的年輕子弟用衣袖掩了口鼻,低聲抱怨道:“秦游兵子,好不知禮,吾家世代簪纓,豈能與這些鄉野愚夫相提並論。
“今番全郡英傑畢聚於此,已是給足了他面子,居然不灑掃親迎,真真是有辱斯文!”
此言一出,立時就引來不少人點頭附和。
這也不奇怪,他們這些人中很多打一落地就被人灌輸自己是與普通百姓不同的,生來就要高人一等,因為他們更聰明,更勇武,是天生的領導者。
所謂百姓,只是需要他們領導,俯拾即得的薪柴罷了。
這些自以為是的幻夢,總要是人民群眾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大棒狠狠敲在頭上幾下,才能短暫的清醒過來。
而現在麽,還沒有被現實毒打過的他們明顯還分不清大小王。
所以他們哪怕明知道秦游對家族開放了軍職,是雙方各取所需的關系修補與結成利益聯盟,但出於敏感的自尊心,仍舊選擇了通過話語貶低秦游的方式,達到擡高自己的目的。
盡管得到了部分人的讚同,令那嚴氏子弟臉上有了些光彩,不斷對著周遭小小地拱手致意,但眼角的餘光還是不住地往嚴策這裏飄。
看來連他自己也明白,這支隊伍裏能定調子的並不是他。
對於這個族人小動作,嚴策是發現了的。
即便他對和蠢人溝通沒興趣,可架不住做出蠢豬發言的是他的族人,還引起了不少人附和,甚至這頭蠢豬還想著拉他下水。
嚴策沒什麽表情地橫了自己的族人一眼,淡淡說道:“你若是瞧不起郡守,大可不參加郡府的考試,不應征辟。”
話音很輕,但落入眾人耳中不啻於下死力打了兩耳光,許多人打了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變紅。
讓負責此次陪同的韓征看得心頭大快,對嚴策的印象分蹭蹭的往上漲。
他是忍耐力很強不假,但這一路上聽到的各種言論已經快要把他的忍耐耗盡。
不過是一幫把書讀到了狗肚子裏去,眼睛長在頭頂上,卻於國於家均無建樹的腐儒罷了。
只有老天爺才知曉他在聽了嚴策話後沒有接一句你們這幫混蛋怎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用了多大的自制力。
畢竟這話一旦從他嘴裏蹦出去,以大漢男兒的剛烈,絕對會立刻給他表演一個多人自刎。到時候別說是一口惡氣,就是十口惡氣也出盡了。
但他也是知曉兄長對這一批人有多看重的。
首先這批人來就任軍職意味著兄長與漢中世家的和解與合作。
兄長曾經教導過他們,相處之道,同欲者相趨,同利者相死。
對於漢中這些世家來說,現階段想做到同欲壓根不可能,只能利用同力來拉攏他們,讓他們別扯後腿,使絆子就謝天謝地。
其次,也是真正攔下他的理由,是整個隊伍現在真的太缺中基層骨幹的客觀現實。
秦游是打算奉詔令入長安的,而之前已經擴充到頂的郡兵不過三千人,再刨除他需要給漢中留下的守備力量,能帶走的數量也就堪堪千數。
一千多兵馬,別說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在半路被人吞並就得天之幸。
要知道當初大寶貝連去參加孟津十八路諸侯會盟,也是帶了幾百個家鄉子弟的,卻因為實力不足,只能為侍從,說不起硬話。
於是整支軍隊在秦游的示意下開始極速擴編,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缺人,到處都在缺人。
已經正式接手軍隊後勤工作的許富在前段時間還在咋舌育才營一天耗費的錢米太多,提議要不要削減一下規模。
卻在擴編之後迅速轉了話風,直接求了秦游,讓張阿帶了親衛營直接把育才營的教學授課之地給保護了起來,免得馮旗那幫子悍將下手沒數,把沒有長成的秧苗全給摘了。
說句實話,甭看這些個人現在一個個的還在這裏陰陽怪氣,其實自打他們的試卷被判為合格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已經擴充為營的各營軍事主官給瓜分完了。
他們都是讚同兄長看法的,能來主動參加考試的,別管出自什麽樣的原因,至少對他們已經這支堪稱反賊的軍隊是不抵觸的。並且思想和心理都非常追求進步,有著打破枷鎖的勇氣。
須知此時距離科舉制度產生還有一千多年,思想稍微保守一點的世家子都無法接受通過考試才能拔擢的方式。
這當官了,領著你們的俸祿,接受考核還罷了,怎麽現如今還沒當官就想著把人給管起來啊。
秦游你可要想想清楚,你可是在求著我們幫你管理地方,牧養百姓!
因而秦游在向郡中各大世家聲明這一點後受到了嚴重的抨擊,不少家族的族長當堂拂袖而去,認為秦游是在質疑他們族中的教養。
只是作為強勢方的秦游一直擰著不松口,甚至不惜把選材範圍擴大到鄉中寒門,這才讓不少世家接受了這一“奇恥大辱”,沒讓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給熄了。
而所有被他們判為通過合格的試卷,無論是出自本心還是虛偽矯飾,都說明寫下這份答案的人是知道該怎麽做能夠形成步調一致的,加上這些人不是育才營中那些速成的半大孩子,基礎、人脈、歷事都要深很多。
用兄長的話來說就是基礎培育成本要低很多,但相應的也對自己固有的世界觀十分執拗。
如今他們不過是拉不下面子還在嘴上傲,等著被現實打動改變之後,那就是用大棒子抽他們都不會走了。
對於兄長的話,韓征素來是深信不疑的,更別說高賁在“瓜分大會”是還拿他自己打了個樣,主動提出如果有人嫌棄頭次參觀太桀驁,可以全數往他那送,他來者不拒。
以馮恒戳穿他就是想多從韓征那蹭幾個政委幹部而遺憾放棄。
不過觀察還是有必要的,畢竟落到答案上的東西,沒有相處時的感受來得直觀。
一支軍隊的確會因為領導人不同,產生不同的氣質,進而影響到整個軍隊的特長。
譬如說馮旗帶出的第一營就穩重厚實,技能全面,無論哪種戰況都能拿得出手。
傅盈的第二營猛銳無雙,適合陷陣拔城。
薛臯的第三營行兵之詭道,訓練科目全是其它營沒有的科目,而且是唯一一個對入營士卒有初步遴選標準的,優先要通曉方言和面貌平平無奇。
馮恒的第四營則是隨了主將的好謀算,兵卒的自主性都很高,單論小隊作戰能力,僅次於專門訓練的薛臯營。
高賁的第五營長於守勢,除開被第三營有心算無心的夜戰,即便是傅盈的第二營也要付出一倍半的代價才能沖破第五營的防線。
所以這配下去的人就更要仔細,試想一下給奉行兵者詭道,成天琢磨該怎麽來騙、來搶、去偷襲的薛臯配上一個成天堂堂王道不離口的下屬,那恐怕明年的今天他就要去給人掃墓了。
作為旁觀者的韓征將一切盡收眼底,然後默默往心中的小本子上寫下了他觀察到的情況,微調了其中一兩個人將要安排的位置,然後不見半分異常地對嚴策說道:“各位請隨我來。”
有嚴策那一番訓斥,這些人在接下來的參觀中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靜,就像是只帶了眼睛來的。
但隨著見到的景象越來越多,大腦中疑惑不解也越來越多,終於有人忍不住指著不遠處正在忙碌個不停的士卒問道:“敢問那些士卒是在做什麽?”
韓征同時也是肩負著為這些人答疑解惑的任務的,聞言望了過去,輕描淡寫地回道:“站軍姿啊,君豈不聞孫武故事?”
所謂孫武故事即孫武曾經被吳王闔閭前去練兵,通過殺掉吳王兩個不聽軍令的寵姬,成功實現了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無論是前後左右四向移動,還是蹲起站立都仿如一人,練就了一支春秋時期有數的強兵。
這問話之人當然是知曉孫武練兵故事的,也在來軍營之前惡補了一些軍營常識,知道了軍姿、軍列這種基本常識,但他眼前看到的這一切,遠不是軍姿軍列四個字能概括的啊!
為什麽會有人爬著爬著竹梯,突然毫無預兆地就開始往下摔啊?雖然下面有人接著,但誰能告訴他,又是為什麽隨著摔落的高度越來越高,在下面接的人越來越少啊!
對於他這種平生少見刀兵,慣來不沾廝殺的純儒生來說,哪怕每次都平安無事,但對心臟的負荷還是太大了。
韓征一邊在這問話這人的選派建議上劃到了馮旗那,一邊在心中竊喜,總算是遇到了個識貨又憋不住話的了,但面上仍舊不顯分毫,甚至露出了點你們居然不認識這個的詫異來。
“這也是軍姿軍列訓練的一種啊,攻城之時,守軍難免會推倒竹梯,射箭或者潑灑金汁什麽的,就會有士卒掉下來,若是不訓練這個,不僅攀爬士卒十死無生,還容易帶累在下面穩固竹梯的。”
“對了,現在諸位看到的還不是全貌,因為他們還是新兵,所以還沒有著甲進行真人訓練。”韓征用一句似乎是不經意帶出來的話收了尾,成功留下十幾張驚訝到合不攏的嘴。
“那真人訓練又是個什麽模樣?”有人不禁問道。僅僅是這單衣訓練就讓他們看得大為震驚,感到天下強軍也不過如此,沒想到居然還有高手?!
“諸位稍安勿躁,再往前二百步就是真人訓練場地了,大家會有看到的時候的。”韓征很惡劣地賣了個小關子。
開玩笑,他現在全說光了,待會兒能帶來的震驚不就少了嘛。
也有人提出疑問:“可攻城不是有雲梯嗎?何必用這種簡陋的竹梯?毫無防護,還容易誤傷。”
是的,真正的雲梯和秦游前世被影視劇道具灌入的雲梯形象截然不同。
當世所謂的雲梯,其形制更接近於電梯,長梯藏在牛皮蒙制的四塊木板中,大部分攀爬也是在雲梯內部進行。
底下有輪,能夠推著走,頂上有望樓,便於弓箭手在上方對城中守軍進行壓制。
絕對是個耗工匠,耗材料的技術大活。
相較之下,現在這些與秦游前世影視劇中雲梯一模一樣的簡易木梯、竹梯別說是平替的拼多多版本,就是打折的並夕夕版本都趕不上,充其量是個開丶丶版本。
韓征仔細看了幾眼發問的人,果斷把人給劃入略知兵事的範圍,然後從容答道:“行軍在外,不是任何時候都有制造雲梯的材料、工匠與人手的。多訓練一下這種簡陋的竹梯沒有壞處。更何況能夠托住後背的袍澤,也不會輕易把人丟下。”
眾人皆默,靜靜咂摸其中的滋味,唯獨嚴策由衷讚道:“郡守真天授之才,是為我漢中大幸也。”
但嚴策很快就發現自己誇讚早了。
因為他很快就見到了諸如單臂持弩射擊、多人小隊分離配合、保養刀具,尋找弱點一擊致命等更多聞所未聞的離譜項目,甚至還有女子穿梭在場地中,教授該如何進行止血包紮和緊急救護。
最關鍵的是這種教授還不是單向的,在保養刀具的項目中,他就看到有一個明顯是新兵打扮的人說自己祖上三代是屠戶,有養護刀具的秘法,教授的老兵也欣然歡迎他分享家中秘法,並當眾承諾,如果實踐下來確實有效,就為他申請獎章。
然後他成功地知曉了一個人興奮到極點,全身通紅會是什麽模樣。若是秦游軍中的對獎章的追捧當真如此狂熱,那麽當初那些寧肯斷後身隕,也要幫助賓客奴仆成功逃脫的人的行為也顯得不是那麽難以理解了。
但一個問題解決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難以理解的問題。
比如說那些前不久還如行屍走肉一般的流民,是如何在短短時日內就變得如此富有活力,以全副的熱情投入到訓練中去的。
想著想著,他的心中就冒出一個十分荒誕的念頭,莫非秦游真如民間百姓傳言的那樣,從前是天上的神仙,因看不慣百姓在世間受苦,才帶領這一班天兵天將下凡,拯救蒼生的嗎?
但很快又使勁晃晃腦袋,把這個念頭給甩出去。除卻子不語怪力論神外,還有韓征就在身側的緣故。
畢竟按百姓的那套理論算,韓征少說得是個星宿下凡,可在接觸過程中嚴策絲毫沒有感受到韓征有什麽特別優於常人之處。
嚴策一直保持著領袖者的矜持,並未如其他人一般按捺不住,得了韓征允準後,就迫不及待地去和那些他們平常半點看不上的泥腿子交流,試圖弄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
這裏的一切都太新了,越是深入,他們就越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散發著一股從棺材中爬出來的腐舊衰朽之氣。
漸漸地,眾人都奔向了各自感興趣的項目,津津有味地旁聽觀察,還在按原計劃參觀的居然只剩下了嚴策一個人。
當然,韓征是一直做陪的。
嚴策終於在看到掃盲班,以及制作的掃盲行軍木板是變了臉色,指著已經上了個八成色的掃盲木板半天說不出話來。
好半晌才像是緩過了那口氣,不可置信地說道:“行軍不可踩秧苗,住宿不可擾百姓,吃飯付賬,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凡奸淫擄掠,欺淩百姓者,皆斬。
“這就是你們的軍紀?”
光是聽起來就比天兵還要天兵,更何況看教授者的嚴厲神色,應該是被嚴格貫徹的。
熟料韓振蹦出一句話來:“不是。”
“確切來說,不全是。這回招兵招得急,沒時間用三個月的時間徹底整訓,所以就先挑幾條重點的寫上,好讓他們心中有個規矩的概念。”
嚴策神色莫名地站在原地,聽完了新兵們唱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忽得毫不猶豫轉身就走。
把韓征看得一楞一楞的,急忙拔足追了過去,高聲道:“嚴君,何處去?”
嚴策一改先前的冷淡,對著韓征一揖到地,語氣誠摯道:“今日方知何為坐井觀天而不知龍行於淵。請韓君代我轉告郡守,男兒建功立業就在此時,我要暫且歸家廣發書信,遍邀同道知交,前來共襄盛舉!”
————————————
龍行於淵:出自《梁書·高祖本紀》,指有潛在實力的人低調處事,待到時機成熟,便是飛龍在天,不可同日而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安肯定是要去的。
原因有二。
第一, 漢中的地理位置說好聽點帝業之基,後有巴蜀這個保障基地,前有關中這個前進目標。
但說難聽點就是個風箱中的老鼠, 兩頭受氣。作為戰略要地, 無論是關中還是巴蜀,都不會容許漢中獨立。
秦游也是時間點卡得比較好, 蜀地內亂自顧不暇, 現在還沒能把手伸過來。加之他先前又在文登的默許下搶占了葭萌關,可以說有了騰挪的餘地。
而在姬惠死之前, 秦游毫無疑問是被視為心向王室, 隸屬於關中,不會受到關中敵視的。
但這一切的優勢在姬惠死後蕩然無存。
得虧長安城現在沒功夫計較姬惠的死因到底為何, 否則秦游別說被本地的世家大族公推為郡守,不被繡衣使者梟首示眾就算他運氣好。
在收到天子令關西各郡國起兵入關中拱衛長安的詔書之前, 秦游原本的想法是先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同本地的世家大族好好修補一下關系。
然後視關中與蜀地的情況發展,看看要不要找借口打出反旗, 打出反旗後又要如何盡快謀求蜀地為基業, 最後伺機入關中,覆刻一遍老流氓的經典操作。
至於這麽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巴蜀之地被群山環繞,與外界的交流溝通不多,而本土物產豐饒, 百姓生活水平相對富庶,所以有小富即安的“盆地心態”, 對外開拓的熱情完全死冰點以下。
說白了就是對外開拓是一件收益小於付出的活。費盡心力出了川, 結果收獲的卻是還沒家裏肥沃的土地,沒家裏富饒的物產, 那還不如好好回去守家呢。
因而在秦游熟知的歷史中,除了根本沒把蜀地當基業,一心就想往關中紮的老流氓,歷朝歷代占據蜀地為基業的人傑,都耗費了大量的心力在與本地派的博弈拉鋸中,包括但不限於公孫述與大寶備。
而這兩位已經是占據蜀地,最有外拓欲望的割據勢力之主了。
這也是蜀地作為華夏四角之一,卻在漫長歷史長河中都沒能湧現一個統一天下雄主的根本原因。
蜀地的百姓,完全放棄了他們幫誰,誰就會贏的進取心,而是持之以恒地選擇誰贏,他們就幫誰的躺平策略。
等著中央政府來接收而已嘛,都是小問題。
相較之下,如何入關中才是一直懸在秦游心上,令他堅持做大漢忠臣的根本原因。
關中之所以被稱為關中,就是因為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淆山及晉西南山地,除此之外還有黃河環繞,對東部平原形成俯瞰的壓制態勢。
恰如被牢牢保衛呵護的心臟地帶。而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
函谷關扼崤函,武關控秦嶺東段,散關扼秦嶺西端,散關控秦嶺西端。
憑此山河四塞的優渥地理條件,占據關中的勢力完全可以做到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在攻守態勢中游刃有餘的進行切換。
強如兵仙韓信,為了能幫助老流氓出漢中,也玩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極限操作,秦游還沒有自信心膨脹到他能夠超越韓信,在關中局勢平定時就舉起反旗。
不然就他現在這點本錢,長安的朝廷都不用著急派大軍來征剿他,只要把幾條漢中到關中的道路守牢就行了。
但天子詔令關西諸郡國召集兵馬勤王這一操作,直接解決了他最大的問題。
散關,什麽散關?那守關的不都是自己人嘛,讓開一條道讓他過去又怎麽了!
秦游的要求不高,只要這回能把他的人送到散關之後就行了。什麽占據一塊地盤作為根據地啊,是從來沒想過。
在他的構想中,能把薛臯的第三營留下來在山林之中打游擊就是大勝利。
第二個原因就是秦游現在迫切的需要提振一下自己的名望。
如今大部分的人一輩子的活動範圍也不會超過方圓百裏,由此造就了很強的地域榮譽感,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地域隔閡比較大。
秦游現在是當之無愧的漢中郡第一人,所以已經有人將本州領袖的名頭扣在了他腦袋上。
但這個名頭只有漢中人認,哪怕是拿到隔壁的武都郡,武都郡人也會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至少得說出三個比秦游強的人來反駁。
甭管道理和邏輯能不能過去,總之心態要先過去。
深究其中原因,根源是秦游乃是寒庶出身,過往所做的事也只給漢中一郡帶來了好處。
而假使秦游遵從詔令,召聚兵馬入了關中,那他的地位會直接飆升到漢室忠臣,逐鹿天下棋手的範疇中去。
其意義類似於後漢十八路諸侯會盟,共同商量討伐董卓事宜。
足以磨平他出身、年齡、兵馬數不足等一切弱點。
討董的諸侯聯盟也證明了時代浪潮會吸引英雄豪傑,最後逐鹿天下之人,一定會出現在浪潮中。
所以他將來的對手,必定會在其中,他早點去見見,也好有個應對。
盡管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去長安,秦游卻不打算立時出發,好搶一個頭名。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放在他當前的境況是合適的。
於是在又休整了半個月後,已經被郡中世家表為漢中郡太守的秦游,終於允許郡中一眾世家子入了他們無比好奇的軍營。
嚴策是其中一人。
他是成固縣望族嚴家這一輩最優秀的三人之一,也是其中年紀最小的,才剛剛加冠。
不過論起名頭卻是最高的。他少年喪父,五歲時便自負書箱請求入族學旁聽,族人以為奇,遂湊錢糧養之,十歲可熟讀春秋,無稍遺漏。
在秦游突然冒出頭之前,他才是代表成固縣的年輕俊傑。
依照嚴氏族長的說法,嚴策對兩千石那是手拿把掐,絕對能帶著整個嚴氏攀上新高峰。
縱橫的才氣,再加上與秦游是同縣人,嚴策隱隱有這一眾約三十來人世家子頭的模樣。
他雖聰慧多智,但畢竟年歲擺在那,即便此刻才到軍營門口,一雙眼就忍不住小幅度地四處打量。
似乎想要記清楚,並找到這支軍隊為何會發展得那麽快的原因在哪。
不過是豎了一桿旗說想要征兵,整個漢中郡之前無論怎麽抓都抓不幹凈的流民就一夜之間通通消失。
而去處嘛,大多就是面前這座大到一眼望不到頭的軍營。
在他身後,有一個同為嚴氏的年輕子弟用衣袖掩了口鼻,低聲抱怨道:“秦游兵子,好不知禮,吾家世代簪纓,豈能與這些鄉野愚夫相提並論。
“今番全郡英傑畢聚於此,已是給足了他面子,居然不灑掃親迎,真真是有辱斯文!”
此言一出,立時就引來不少人點頭附和。
這也不奇怪,他們這些人中很多打一落地就被人灌輸自己是與普通百姓不同的,生來就要高人一等,因為他們更聰明,更勇武,是天生的領導者。
所謂百姓,只是需要他們領導,俯拾即得的薪柴罷了。
這些自以為是的幻夢,總要是人民群眾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大棒狠狠敲在頭上幾下,才能短暫的清醒過來。
而現在麽,還沒有被現實毒打過的他們明顯還分不清大小王。
所以他們哪怕明知道秦游對家族開放了軍職,是雙方各取所需的關系修補與結成利益聯盟,但出於敏感的自尊心,仍舊選擇了通過話語貶低秦游的方式,達到擡高自己的目的。
盡管得到了部分人的讚同,令那嚴氏子弟臉上有了些光彩,不斷對著周遭小小地拱手致意,但眼角的餘光還是不住地往嚴策這裏飄。
看來連他自己也明白,這支隊伍裏能定調子的並不是他。
對於這個族人小動作,嚴策是發現了的。
即便他對和蠢人溝通沒興趣,可架不住做出蠢豬發言的是他的族人,還引起了不少人附和,甚至這頭蠢豬還想著拉他下水。
嚴策沒什麽表情地橫了自己的族人一眼,淡淡說道:“你若是瞧不起郡守,大可不參加郡府的考試,不應征辟。”
話音很輕,但落入眾人耳中不啻於下死力打了兩耳光,許多人打了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變紅。
讓負責此次陪同的韓征看得心頭大快,對嚴策的印象分蹭蹭的往上漲。
他是忍耐力很強不假,但這一路上聽到的各種言論已經快要把他的忍耐耗盡。
不過是一幫把書讀到了狗肚子裏去,眼睛長在頭頂上,卻於國於家均無建樹的腐儒罷了。
只有老天爺才知曉他在聽了嚴策話後沒有接一句你們這幫混蛋怎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用了多大的自制力。
畢竟這話一旦從他嘴裏蹦出去,以大漢男兒的剛烈,絕對會立刻給他表演一個多人自刎。到時候別說是一口惡氣,就是十口惡氣也出盡了。
但他也是知曉兄長對這一批人有多看重的。
首先這批人來就任軍職意味著兄長與漢中世家的和解與合作。
兄長曾經教導過他們,相處之道,同欲者相趨,同利者相死。
對於漢中這些世家來說,現階段想做到同欲壓根不可能,只能利用同力來拉攏他們,讓他們別扯後腿,使絆子就謝天謝地。
其次,也是真正攔下他的理由,是整個隊伍現在真的太缺中基層骨幹的客觀現實。
秦游是打算奉詔令入長安的,而之前已經擴充到頂的郡兵不過三千人,再刨除他需要給漢中留下的守備力量,能帶走的數量也就堪堪千數。
一千多兵馬,別說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在半路被人吞並就得天之幸。
要知道當初大寶貝連去參加孟津十八路諸侯會盟,也是帶了幾百個家鄉子弟的,卻因為實力不足,只能為侍從,說不起硬話。
於是整支軍隊在秦游的示意下開始極速擴編,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缺人,到處都在缺人。
已經正式接手軍隊後勤工作的許富在前段時間還在咋舌育才營一天耗費的錢米太多,提議要不要削減一下規模。
卻在擴編之後迅速轉了話風,直接求了秦游,讓張阿帶了親衛營直接把育才營的教學授課之地給保護了起來,免得馮旗那幫子悍將下手沒數,把沒有長成的秧苗全給摘了。
說句實話,甭看這些個人現在一個個的還在這裏陰陽怪氣,其實自打他們的試卷被判為合格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已經擴充為營的各營軍事主官給瓜分完了。
他們都是讚同兄長看法的,能來主動參加考試的,別管出自什麽樣的原因,至少對他們已經這支堪稱反賊的軍隊是不抵觸的。並且思想和心理都非常追求進步,有著打破枷鎖的勇氣。
須知此時距離科舉制度產生還有一千多年,思想稍微保守一點的世家子都無法接受通過考試才能拔擢的方式。
這當官了,領著你們的俸祿,接受考核還罷了,怎麽現如今還沒當官就想著把人給管起來啊。
秦游你可要想想清楚,你可是在求著我們幫你管理地方,牧養百姓!
因而秦游在向郡中各大世家聲明這一點後受到了嚴重的抨擊,不少家族的族長當堂拂袖而去,認為秦游是在質疑他們族中的教養。
只是作為強勢方的秦游一直擰著不松口,甚至不惜把選材範圍擴大到鄉中寒門,這才讓不少世家接受了這一“奇恥大辱”,沒讓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給熄了。
而所有被他們判為通過合格的試卷,無論是出自本心還是虛偽矯飾,都說明寫下這份答案的人是知道該怎麽做能夠形成步調一致的,加上這些人不是育才營中那些速成的半大孩子,基礎、人脈、歷事都要深很多。
用兄長的話來說就是基礎培育成本要低很多,但相應的也對自己固有的世界觀十分執拗。
如今他們不過是拉不下面子還在嘴上傲,等著被現實打動改變之後,那就是用大棒子抽他們都不會走了。
對於兄長的話,韓征素來是深信不疑的,更別說高賁在“瓜分大會”是還拿他自己打了個樣,主動提出如果有人嫌棄頭次參觀太桀驁,可以全數往他那送,他來者不拒。
以馮恒戳穿他就是想多從韓征那蹭幾個政委幹部而遺憾放棄。
不過觀察還是有必要的,畢竟落到答案上的東西,沒有相處時的感受來得直觀。
一支軍隊的確會因為領導人不同,產生不同的氣質,進而影響到整個軍隊的特長。
譬如說馮旗帶出的第一營就穩重厚實,技能全面,無論哪種戰況都能拿得出手。
傅盈的第二營猛銳無雙,適合陷陣拔城。
薛臯的第三營行兵之詭道,訓練科目全是其它營沒有的科目,而且是唯一一個對入營士卒有初步遴選標準的,優先要通曉方言和面貌平平無奇。
馮恒的第四營則是隨了主將的好謀算,兵卒的自主性都很高,單論小隊作戰能力,僅次於專門訓練的薛臯營。
高賁的第五營長於守勢,除開被第三營有心算無心的夜戰,即便是傅盈的第二營也要付出一倍半的代價才能沖破第五營的防線。
所以這配下去的人就更要仔細,試想一下給奉行兵者詭道,成天琢磨該怎麽來騙、來搶、去偷襲的薛臯配上一個成天堂堂王道不離口的下屬,那恐怕明年的今天他就要去給人掃墓了。
作為旁觀者的韓征將一切盡收眼底,然後默默往心中的小本子上寫下了他觀察到的情況,微調了其中一兩個人將要安排的位置,然後不見半分異常地對嚴策說道:“各位請隨我來。”
有嚴策那一番訓斥,這些人在接下來的參觀中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靜,就像是只帶了眼睛來的。
但隨著見到的景象越來越多,大腦中疑惑不解也越來越多,終於有人忍不住指著不遠處正在忙碌個不停的士卒問道:“敢問那些士卒是在做什麽?”
韓征同時也是肩負著為這些人答疑解惑的任務的,聞言望了過去,輕描淡寫地回道:“站軍姿啊,君豈不聞孫武故事?”
所謂孫武故事即孫武曾經被吳王闔閭前去練兵,通過殺掉吳王兩個不聽軍令的寵姬,成功實現了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無論是前後左右四向移動,還是蹲起站立都仿如一人,練就了一支春秋時期有數的強兵。
這問話之人當然是知曉孫武練兵故事的,也在來軍營之前惡補了一些軍營常識,知道了軍姿、軍列這種基本常識,但他眼前看到的這一切,遠不是軍姿軍列四個字能概括的啊!
為什麽會有人爬著爬著竹梯,突然毫無預兆地就開始往下摔啊?雖然下面有人接著,但誰能告訴他,又是為什麽隨著摔落的高度越來越高,在下面接的人越來越少啊!
對於他這種平生少見刀兵,慣來不沾廝殺的純儒生來說,哪怕每次都平安無事,但對心臟的負荷還是太大了。
韓征一邊在這問話這人的選派建議上劃到了馮旗那,一邊在心中竊喜,總算是遇到了個識貨又憋不住話的了,但面上仍舊不顯分毫,甚至露出了點你們居然不認識這個的詫異來。
“這也是軍姿軍列訓練的一種啊,攻城之時,守軍難免會推倒竹梯,射箭或者潑灑金汁什麽的,就會有士卒掉下來,若是不訓練這個,不僅攀爬士卒十死無生,還容易帶累在下面穩固竹梯的。”
“對了,現在諸位看到的還不是全貌,因為他們還是新兵,所以還沒有著甲進行真人訓練。”韓征用一句似乎是不經意帶出來的話收了尾,成功留下十幾張驚訝到合不攏的嘴。
“那真人訓練又是個什麽模樣?”有人不禁問道。僅僅是這單衣訓練就讓他們看得大為震驚,感到天下強軍也不過如此,沒想到居然還有高手?!
“諸位稍安勿躁,再往前二百步就是真人訓練場地了,大家會有看到的時候的。”韓征很惡劣地賣了個小關子。
開玩笑,他現在全說光了,待會兒能帶來的震驚不就少了嘛。
也有人提出疑問:“可攻城不是有雲梯嗎?何必用這種簡陋的竹梯?毫無防護,還容易誤傷。”
是的,真正的雲梯和秦游前世被影視劇道具灌入的雲梯形象截然不同。
當世所謂的雲梯,其形制更接近於電梯,長梯藏在牛皮蒙制的四塊木板中,大部分攀爬也是在雲梯內部進行。
底下有輪,能夠推著走,頂上有望樓,便於弓箭手在上方對城中守軍進行壓制。
絕對是個耗工匠,耗材料的技術大活。
相較之下,現在這些與秦游前世影視劇中雲梯一模一樣的簡易木梯、竹梯別說是平替的拼多多版本,就是打折的並夕夕版本都趕不上,充其量是個開丶丶版本。
韓征仔細看了幾眼發問的人,果斷把人給劃入略知兵事的範圍,然後從容答道:“行軍在外,不是任何時候都有制造雲梯的材料、工匠與人手的。多訓練一下這種簡陋的竹梯沒有壞處。更何況能夠托住後背的袍澤,也不會輕易把人丟下。”
眾人皆默,靜靜咂摸其中的滋味,唯獨嚴策由衷讚道:“郡守真天授之才,是為我漢中大幸也。”
但嚴策很快就發現自己誇讚早了。
因為他很快就見到了諸如單臂持弩射擊、多人小隊分離配合、保養刀具,尋找弱點一擊致命等更多聞所未聞的離譜項目,甚至還有女子穿梭在場地中,教授該如何進行止血包紮和緊急救護。
最關鍵的是這種教授還不是單向的,在保養刀具的項目中,他就看到有一個明顯是新兵打扮的人說自己祖上三代是屠戶,有養護刀具的秘法,教授的老兵也欣然歡迎他分享家中秘法,並當眾承諾,如果實踐下來確實有效,就為他申請獎章。
然後他成功地知曉了一個人興奮到極點,全身通紅會是什麽模樣。若是秦游軍中的對獎章的追捧當真如此狂熱,那麽當初那些寧肯斷後身隕,也要幫助賓客奴仆成功逃脫的人的行為也顯得不是那麽難以理解了。
但一個問題解決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難以理解的問題。
比如說那些前不久還如行屍走肉一般的流民,是如何在短短時日內就變得如此富有活力,以全副的熱情投入到訓練中去的。
想著想著,他的心中就冒出一個十分荒誕的念頭,莫非秦游真如民間百姓傳言的那樣,從前是天上的神仙,因看不慣百姓在世間受苦,才帶領這一班天兵天將下凡,拯救蒼生的嗎?
但很快又使勁晃晃腦袋,把這個念頭給甩出去。除卻子不語怪力論神外,還有韓征就在身側的緣故。
畢竟按百姓的那套理論算,韓征少說得是個星宿下凡,可在接觸過程中嚴策絲毫沒有感受到韓征有什麽特別優於常人之處。
嚴策一直保持著領袖者的矜持,並未如其他人一般按捺不住,得了韓征允準後,就迫不及待地去和那些他們平常半點看不上的泥腿子交流,試圖弄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
這裏的一切都太新了,越是深入,他們就越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散發著一股從棺材中爬出來的腐舊衰朽之氣。
漸漸地,眾人都奔向了各自感興趣的項目,津津有味地旁聽觀察,還在按原計劃參觀的居然只剩下了嚴策一個人。
當然,韓征是一直做陪的。
嚴策終於在看到掃盲班,以及制作的掃盲行軍木板是變了臉色,指著已經上了個八成色的掃盲木板半天說不出話來。
好半晌才像是緩過了那口氣,不可置信地說道:“行軍不可踩秧苗,住宿不可擾百姓,吃飯付賬,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凡奸淫擄掠,欺淩百姓者,皆斬。
“這就是你們的軍紀?”
光是聽起來就比天兵還要天兵,更何況看教授者的嚴厲神色,應該是被嚴格貫徹的。
熟料韓振蹦出一句話來:“不是。”
“確切來說,不全是。這回招兵招得急,沒時間用三個月的時間徹底整訓,所以就先挑幾條重點的寫上,好讓他們心中有個規矩的概念。”
嚴策神色莫名地站在原地,聽完了新兵們唱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忽得毫不猶豫轉身就走。
把韓征看得一楞一楞的,急忙拔足追了過去,高聲道:“嚴君,何處去?”
嚴策一改先前的冷淡,對著韓征一揖到地,語氣誠摯道:“今日方知何為坐井觀天而不知龍行於淵。請韓君代我轉告郡守,男兒建功立業就在此時,我要暫且歸家廣發書信,遍邀同道知交,前來共襄盛舉!”
————————————
龍行於淵:出自《梁書·高祖本紀》,指有潛在實力的人低調處事,待到時機成熟,便是飛龍在天,不可同日而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